一舟集团

首页 > 铜缆系统 > 网线跳线

“新基建”下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人才走向

“新基建”下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人才走向

来源:bb新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4-04-25 10:48:56 1
●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和企业呈现出层级分布,根据人才供需生态可以划分为探索级、前沿级、应用级、项目级和基础级五个层级 近期,要说最火的名词,“新基建”绝对榜上有名。但“新基

  ●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和企业呈现出层级分布,根据人才供需生态可以划分为探索级、前沿级、应用级、项目级和基础级五个层级

  近期,要说最火的名词,“新基建”绝对榜上有名。但“新基建”到底怎么解读,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如何,众说纷纭。所幸,官方解读终于来了。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水平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并且对其详细的细节内容给出了权威说法: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AI、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地发展,国力增加,我国在硬件设施领域已经与全球发达国家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已超越了他们。但这只是在花钱买设备的情况下的领先,放眼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生态体系、软件应用能力及人才教育培训方面,则与先进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新基建”的发展,将对硬件设施和技术提出更多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也对计算软件和应用生态从业者带来的更大的挑战。

  “新基建”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而软件则是信息技术之核心,软件技术和应用的短缺,将影响“新基建”的落地和发展。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指出,中国软件价值失衡现象显而易见,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怎么样才能解决软件人才短缺,特别是“新基建”背景下的软件人才短缺,是ICT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未来“新基建”需要大量的专业方面技术人才,而作为“新基建”人才供给的教育培训领域,尤其是涉及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的教育培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社会的发展慢慢的开始迈入数字化时代,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的技术人才供需现状和发展的新趋势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软件和互联网公司对技术人才的依赖比传统企业更高,这一些企业的技术优势能更加便利地帮助它们抢占商业先机,企业在管理、运营方面也能拥有更高的容错率与调整空间。

  目前,软件与信息服务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早期的一个阶段,软件和其所带来的技术本身已经是一种为传统企业赋能的技术,并推动传统企业整个向数字化转变。

  软件过去只是被视为企业业务流程的实现技术。现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则被视为企业业务、资产、人员赋能的要素,从而使得数字化技术成为数字化商业的核心化业务转型,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服务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种技术已成熟,进而催生企业对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的技术人才产生新的需求。

  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2019年发布的报告,及多家线上外包服务平台的统计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从业者实际总人数约为900万至1000万之间。其中,有法人主体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为634.5万,基础级从业人员的数量至少为300万。

  根据Gartner公司发布的报告,2020年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全球创造230万个就业岗位——这一数字远高于将被取代的工作岗位数量。云计算、大数据与移动互联也将创造大量新的岗位,这些岗位大多都要求从业者具有软件和信息服务技术与所在行业的业务知识的复合型技能。

  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长期存在,预期年底将达417万人。从具体职位看,2020年一季度,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核心技术岗位中,缺口较大即就业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位以软件开发类为主,包括Java开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系统架构设计师等,多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领域的通用技术人才。

  随着慢慢的变多的传统产业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转型的红利开始下沉到业务层面,企业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人才的需求慢慢地旺盛,根据人社部的有关统计,未来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不断成熟,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方向也逐渐明确,大多数技术驱动型公司开始重视对高学历应届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并通过完善的岗位体系与健全的福利机制以及特色的企业文化来增进员工忠诚度,从而驱动技术升级与业务拓展。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基于大量的调研,为现阶段软件与信息服务技术从业者群体勾勒出了供需生态图,提出了人才矩阵模型。

  软件与信息服务人才体系生态分为五个层级的矩阵,不一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各异。随市场竞争的不断白热化,技术实操能力强的应届生将越来越稀缺,如何在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成为众多企业探索的重点方向。

  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顶尖院校,需要寻求同探索级和前沿级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充分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力量,打造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的生态环境,创建面向产业需求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这样才可以在数字化转型的全球趋势下,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筑先发优势,在未来全世界创新生态系统中占据战略制高点。

  探索级企业对某一大类型商业模式有着近乎垄断的实力,产品与服务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对技术人才的基础能力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需求最高,渴求复合型人才。他们最看重高校在获取生源时的筛选作用,其次是高校提供的开放、优越的学术环境。这导致探索级企业只在少数国内外顶尖院校招聘新员工,并且在进行社会招聘时也相当看重人才的学校背景。

  前沿级企业在在某一大门类商业模式中有很强的实力,有数项专精的技术类别。他们在各自的商业领域中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与强劲的盈利能力。他们对人才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需求很高,并与探索级企业展开人才竞争,所以更愿意与学校进行合作。

  应用级企业,包括出色的科技初创企业,他们在某一技术领域有深入的理解与积淀,或在某一商业领域有出众的规模与影响,拥有优秀的创始团队与技术班底。他们重视员工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团队合作、沟通、项目管控能力等。需要员工具有场景化思维方法,强调技术与行业相结合,将软件与信息服务知识融会贯通,结合不一样的行业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项目级企业则以完成项目作为主要盈利模式。企业内部管理运营以完成项目交付为驱动力。企业重视人力成本,员工流动性高。他们专注于为客户解决具体的问题,需要人才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且需要技术人员具有将软件与信息服务技术结合客户的行业与业务背景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基础级软件与信息服务技术人员掌握某几类细致划分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在技能方面,大概率是“偏才”,在适当的引领下能发挥出独到的价值并处理问题。他们大部分不直接供职于企业,他们的组织形态多是以少数经验比较丰富的工程师领头组建的工作室为主,为客户解决具体问题,或作为外包人员临时加入客户的项目团队。

  综上所述,从目前软件与信息服务技术人才体系的供需特点来看,企业从探索级到基础级呈现五种趋势:一是 企业对校园招聘的重视程度逐层降低;二是企业对所招应届毕业生的满意程度逐层降低;三是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影响的敏感程度逐层降低;四是技术人才追随新技术的难度逐层增大。

  众所周知,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的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技术更新以一到两年为周期,商业模式的更新周期约为两到三年。在新技术的追踪上,顶尖院校、一流院校与其他院校的差距大多数表现在观察判断与准备课程的速度上。但即便如此,通过审核批准后,课程与技术的延迟依然巨大。

  目前,顶尖院校的解决办法是依托自身的师资与探索级和前沿级企业合作建立实验室,推进自身的科研进程并为学生提供学习前沿技术的机会。一般院校与职业技术院校则着力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职业技术院校还会更加侧重于培育学生的实操技能。

  即便如此,并不是所有高校培养出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都会进入顶端的科技公司工作,很多人只能进入到基础级或者项目级的企业中,做一些基础工作。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5G”的普及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会慢慢的大,越来越高。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职业技术院校应依据自己条件,积极同具备实力的应用级和项目级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随着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的加强完善,师资水准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培养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技术人才将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获得全方面提升,成为应用级和项目级企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来源,各领域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撑。

评论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