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资源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4年来,新增铜资源量超过2000万吨,是“十三五”时期新增铜资源量的2倍。目前,青藏高原形成了4个千万吨级的铜矿资源基地。青藏高原有望成为世界级铜资源基地,将改变我国铜矿勘查开发格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日发布信息数据显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4年来,在青藏高原、黑龙江等地区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新增铜资源量超过2000万吨,是“十三五”时期新增铜资源量的2倍。
铜以纯铜、铜合金、铜化合物等形式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力、家用电器、交通运输等领域,是支撑全球工业链、产业链稳定的战略性矿产,也是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需基础原料,被联合国列为七种“全球能源转型关键矿物”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表示,铜资源储量的新增有利于缓解我国铜矿供应的紧张局面,确保我国铜资源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安全,对于我国综合碳排放也尤其重要。
目前,我国在青藏高原形成了玉龙、多龙、巨龙—甲玛和雄村—朱诺4个千万吨级的铜矿资源基地。“十四五”时期以来,累计新增铜资源量2000余万吨,预测资源潜力达1.5亿吨。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表示,青藏高原铜矿资源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目前的勘查发现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大的找矿空间和找矿潜力,有望成为世界级铜资源基地,将改变我国铜矿勘查开发格局。
青藏高原铜资源主要分布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和三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近年来,随着中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工作的大规模展开,多龙铜金矿集区、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的找矿突破,引起了众多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目前多龙铜矿资源量已超过2000万吨,新一轮找矿突破新增657万吨。
冈底斯成矿带仅在冈底斯带的东段开展了一些工作,也已经有一些超过千万吨的超大型规模的铜资源基地,该成矿带目前已探获的铜资源量超过4300万吨,有望成为中国第一个能与南美安第斯媲美的世界级铜矿带。此外,黑龙江多宝山铜矿深部找矿也实现重大突破,新增铜资源量365万吨,巩固了东部铜资源基地的资源基础。
唐菊兴说,对于制造业大国来说,铜是十分重要的关键金属。铜矿在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尤其重要,风能、水能、太阳能等都要使用到大量的铜,新能源汽车也需要消耗大量铜资源。
近年来,全球铜产业艰难前行,市场波动较大,铜精矿产量小幅下降,精炼铜供需明显偏紧,铜价震荡上扬。随着我们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铜消费量大幅度增长,由原来的净出口国变成全球第一大消费国和净进口国,年均铜消费量占全球50%以上,外采度连续10年超过85%。
有关专家这样认为,未来铜传统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铜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纯电车的单车用铜量是燃油车的4倍,使新能源领域成为中国铜消费新增长点。
唐菊兴认为,未来铜资源的勘探可以依托大型矿业企业的勘查增储示范,同时已批准的深地国家重大专项也可以为铜矿的勘查增储插上科学技术创新的翅膀。另外,可以在新区,包括像浙闽粤赣、辽吉黑大兴安岭、西藏以及天山阿勒泰等陆相火山岩地区开辟新的铜矿找矿战场。
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将持续加大矿产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和拉动地方、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大力推进绿色勘查开发,着力打造一批新的铜矿大型资源基地。(黄晓芳)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块钱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也许会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方法,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24小时解答疑难问题,为研究人员查找资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实现。AI浪潮已至,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但AI与教育的融合仍有赖于师生素养提升、技术适应性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测试行星防御科研和预警流程。
26日,全国顶级规模、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末端,是东南极冰盖的溢流区之一。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问题造成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ECO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联合瑞士巴塞尔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
近日,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该校联合中山大学组成科研团队,发现了高温高压下石墨经由后石墨相形成六方金刚石的全新路径,并人工合成出高质量六方金刚石块材料,
马家窑文化距今4000年的彩陶罐、红山文化神秘的陶塑人像、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圆斝、山东滕州前掌大西周遗址出土的彩绘漆器……不一样的材质的文物是如何被修复的,又是如何被考古学者破译出古人留下的种种信息,复原出他们的生活图景?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推出的“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答案就藏在其中。
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国强指出,沉迷手机不仅可能会导致视力损伤、睡眠障碍、颈椎问题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容易引发社交焦虑、注意力不专注等问题。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通常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全方位关照,因此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力量协同攻关。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场以“项目经理人机制”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创新管理范式变革正在上海悄然推进。
2月21日,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科研首飞,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构建了野生和栽培辣椒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开了辣椒性状演化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