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各国央行正在偷偷地买黄金而且越买越多?
美国知名同行高盛近期发布了一个震惊国内外投资者的报告,内容是各国央行正在偷偷地买黄金,而且越买越多。为什么是黄金呢?其实除了具有保值功能外,它还有很高的战略价值。
高盛在统计了伦敦场外市场黄金的交易情况后发现,去年 11 月份,全球多个国家的央行累计购买了 117 吨黄金,这个购买量已经很接近去年 3 月份的高峰阶段了。
要知道,去年 3 月份正是黄金涨势最猛的时候,原来背后是这些央行在大量买入。在这 117 吨当中,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就购入了 50 吨,这个数据比央妈自己公开的数据多出了 10 倍。并且,根据高盛的报告,有一家央行通过隐匿渠道,疯狂购入了 43 吨黄金,直至现在,高盛都不清楚这究竟是哪家央行所为。
为什么猜测这 43 吨一定是某个国家央行购买的呢?因为一般的机构就没有如此雄厚的实力,要知道 43 吨黄金的价值可是高达 42 亿美元。
更夸张的是,根据公开的数据,2022 年和 2023 年全球央行加起来一共购买了 2000 多吨黄金,在 2024 年前三季度的数据中,它们又增持了近 700 吨。其中,印度、土耳其、波兰,还有我国的央行是近年来购买黄金的主力。
这些央行为何需要拼命购入黄金呢?首先,从央行配置黄金的动机来看,黄金本身无违约风险,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其次,黄金既能够长期储存,用以对冲通胀,还能对抗全球性危机。德国央行在这两三年开始大力购入黄金,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美国冻结了俄罗斯 300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不管这一举措是对是错,实际上都给其他几个国家敲响了警钟,那就是持有其他几个国家的货币,除了要担忧贬值风险之外,更不可思议的是被冻结和没收的风险。与之相反,黄金却是实打实的硬通货。
展望未来,共有 69 家央行表示,在未来 12 个月,大概率还会继续增持黄金。而我国央行在买入黄金后,主要将它们存放于国内多个安全地点,像上海黄金交易所指定金库,还有部分黄金也会存放于中国人民银行分布在各地的特定库房里,相较海外账户中的外汇,这些黄金实在是安全得多。
而且,黄金不只是具有金融属性、作为财富的象征,它在工业和科技领域同样极具价值,能够说是一种重要的科技资源,甚至是战略资源。在现代,黄金已经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种高端电子科技类产品、建筑、航天,乃至医疗领域。原因就在于它独特的属性:首先,黄金是柔韧的金属,延展性极佳,从理论上来讲,一克黄金就可以拉成 4 千米长的金丝。
我们常用的电子科技类产品,比如手机、精密的电脑,想要做得小巧,就一定要使用极细的导线来导电,黄金无疑是不二之选。
因为若使用其他材料,比如铜线,太细的话,用力一拉就会直接断掉,而且在零下 55 度到 200 度之间,黄金仍然能够稳定导电。其次,黄金还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它的熔点高达 1060 度,并且耐腐蚀、耐氧化。电路板中的金导线,就算遭遇火与酸,也不会因为受到腐蚀和氧化而损坏,哪怕是为了节省本金,使用铜线来做导线,很多情况下也要在铜线的表面再镀上一层金。就比如在高端芯片里,黄金常被用于制作连接线与电极,确保电流稳定传输,来保证芯片能够高效运行;而卫星通信设施中的电路板以及接插件,也要用黄金当涂层。
所以,黄金绝不是仅仅因为能做成饰品而值钱,它完全能够说是一种战略资源。一个国家的货币之所以有价值,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一个国家有只有少数的外汇存底以及黄金储备。
我国央行大量购买黄金,就能起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而且,我国目前拥有的黄金真的不算多,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因为根据去年 12 月份的数据,欧美发达国家央行,他们的黄金在外汇存底中的比重普遍很高,美、德、法等国维持在 70%左右。而中国央行黄金储备虽然位列全球第六,但从金额上来看,却只占外汇存底的 5.6%,远低于全球央行 18.9%的平均水平。
那么,高盛对黄金的未来价格是如何预判的呢?高盛目前觉得,金价在 2026 年将从现在的 2744 美元/盎司涨到 3000 美元,看似涨幅不算太高,但高盛已经把美元的强势因素考虑进去了。因为现在大家预计今年美联储仅仅会降息两次,一共就只降 0.5%,而现阶段短期美债的收益率可以高达 4.5%。黄金如果在未来两年,以美元计价的涨幅能超过美债的收益率,就已经相当厉害了。